李心草事件为何立案难
闹得满城风雨的李心李心草事件,终于立案了。草事 昆明警方发布通报,何立10月14日,案难昆明市公安局综合现场勘查、李心走访调查、草事视频分析、何立物证检验等工作情况,案难对盘龙分局办理的李心李某草死亡事件,提级成立由市公安局分管副局长任组长的草事专案组,对李某草的何立死亡立案侦查;市级检察机关同步介入监督。市公安局督察支队牵头成立工作组,案难对专案工作进行督察,李心对盘龙分局前期工作开展倒查。草事 得知警方已经提级立案的何立消息,李心草的家人抱头痛哭:“已经立案了,终于看到了点希望。”尽管刑事立案侦查,充其量只是一个开始,时隔一个多月,警方到底还能侦查到些什么,也充满了不确定性,但对李心草的家人和关注此案的人们来说,毕竟迈出了第一步。 关于迟迟未立案的质疑,当地警方此前曾经表示,由于观看视频及笔录,可初步排除他杀,事情初步认定为李某草意外落水、不涉及刑事犯罪,故任某燊、罗某乾、李某某昊未被限制人身自由。但同样的视频资料和相关信息,给普通网友的观感,似乎完全不一样:打耳光,压身上,阻止不让打车离开,事后撒谎,主动提出赔钱,这些都充满了疑点。显然,这些疑点还有待进一步调查、破解,从而消除公众疑虑。 值得一提的是,刑事案件必须讲证据,这是非常严肃的事情,也是保障人权的必需。不能简单因为主观上的怀疑,就去推定一个人有罪,进而通过刑讯逼供之类,非法取证予以“证实”。公众的有罪推定,符合朴素的正义感,但不符合无罪推定原则,不属于客观公正的法治思维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警方办案的确不能像公众那样思考;问题在于,立案标准本身就不能太高,即便立案错误也还可以撤案,但如果有案不立,可能就会放纵犯罪。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,刑事立案的标准,是有犯罪事实发生,需要追究刑事责任。这个标准并不是说,必须事实清楚、证据确实充分,才能去立案;相反,案都不立,怎么可能会有证据?除非有确凿的证据,可以证明李心草的死亡,确属自杀或者意外事件,否则,只要不能排除合理怀疑,就有予以立案的必要。 而此前因为种种原因没有立案,正是人们怀疑其中“另有内幕”的缘由所在。也许,所谓内幕本不存在;但是,一个案件要经得起法律的检验和历史的检验,首先要经得起公众的质疑。至少在为何迟迟不立案这件事上,当地警方此前的回复,没能消除公众的质疑。 无疑,随着警方的立案,李心草事件向着真相迈出了坚实一步。此外,笔者认为,个案之外,或许更需要在司法体制改革层面有更多思考,比如,检察机关的立案监督是否发挥了应有作用等。这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。 (作者为财经时评人)
-
上一篇
-
下一篇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丰台多个重磅项目亮相服贸会“北京日” 现场签约91亿元
- 极氪汽车宣布涨价,本月底前公布价格调整方案
- “太鲁阁号”事故一周年,台铁列车鸣笛30秒追思
- 北京“外卖封签”新规调查:外卖小哥拿了就走,看都不看,美食广场仍在无封签外送
- 诺基亚谷歌合作,在Pixel 6 Pro安卓13手机上成功试验4G/5G网络切片
- 手机圈热闹了!中兴暗示Axon 40将4月发布 预热图已出
- 今年前2个月全球动力电池需求大增 宁德时代市占率进一步上升
- 2022届毕业生的最“卷”春招:有人投出200份简历,只收到4个面试邀约
- 永辉超市一颗白菜卖90元?商家回应
- \
- 欧元区多国3月通胀续刷纪录!离“滞胀”还有多远
- 河南省纪委监委公开通报5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
- 《阿凡达:水之道》定档12月16日 有大片在争取同期上映
- 集度汽车CEO夏一平:2023年将是汽车智能化的竞争元年
- 蚂蚁集团投资南京成为创投公司,后者注册资本11亿
- 华为拟向股东分红614亿元,13万持股员工人均超46万元
- 投中信息CEO杨晓磊:投资机构伴生科技创新 我国科创企业未来发展有四大优势
-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:更早发现疫情 更快落实措施
- 外媒:美白宫新闻秘书普萨基或5月离职改当主持人
- \
- 搜索
-